多迹象显示台湾经济不景气,可昆山的台企台资怎么越来越多?
来源:联讯会展 时间:2018-06-14 08:41 点击数:672
一方面体现出海峡两岸融合,分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归功于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昆山试验区”)的5年探索。
据新华社台北日前报道,中国台湾旅游观光业萧条,消费者信心指数全面下降,有多个迹象显示,台湾经济不景气,民众对未来不乐观。但是,今明两日正在昆山召开的两岸产业合作给了记者另一种印象:近5年来,昆山新增台资项目597个,总投资58.6亿美元。比如富士康,虽然已在昆山20多年,近些年还把新能源电池研发中心、智慧物联科技新城等项目放在昆山,首期投资80亿元;神达集团在昆山开工建设总部大楼,显示这家在昆山发展17年的公司决心扎根昆山;捷安特再投1.57亿美元建设昆山的第5个工厂;还有一批台资光电、电子企业投资建设研发中心,实施“机器换人”……据统计,在昆山已批准的4903家台资企业中,将近半数在原投资基础上选择了增资扩产。
两相对比,一方面体现出海峡两岸融合,分享新机遇,共谋新发展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归功于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昆山试验区”)的5年探索。
回顾2013年2月6日,昆山开展首笔两岸人民币汇兑业务直通业务,短短一个多月内便办理了35笔,涉及金额4896.6万元。过去,台资企业只能用美元汇兑,不仅要担心汇兑损失,而且费时。这5年,昆山试验区以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为突破,两岸金融创新合作不断深化。类似的探索和努力,昆山不断在做,围绕台商台胞重点关心的领域,昆山几乎每年都制定一批涉台服务的新举措,涵盖融资担保、财税扶持、要素保障、子女入学等方方面面。
记者近年来多次赴昆山采访,常惊讶于昆山的实干创新。记者曾听一位干部感慨,国内一些开发区,只要批复成立似乎就“成”了,而昆山的试验区,几乎每年都主动突破,探索出一些新做法。比如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昆山率先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制度创新。2016年10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决定在昆山综保区等7个综合保税区率先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虽然只是一张“发票”的事,可贵之处在于昆山率先创意、提出、争取、突破。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13家企业开展实质性试点。
企业和人才永远是创新的主体,昆山台企台资愈发密集的秘诀或许就在于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打造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记者始终记得,曾随台商参观过在昆山的一座“妈祖庙”,当地政府为台商台胞打造“精神家园”,特意请了泉州的古建筑公司和专家。近些年,“昆山妈祖”回娘家活动、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都很热闹。2017年,昆山组织了近200名台湾大学生来昆山实习,其中部分应届毕业生实习期满后即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留在昆山发展。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内,一半以上是台湾青年创业项目。
为了解昆山台资台企的发展之路,记者翻到刊于1992年3月15日《解放日报》的报道:“到一九九一年底,昆山市已办成台资企业十五家……今年头两个月,全市又批准新办台资企业三家……”26年过去,那份热情与热度,今日丝毫未减。在新时代,长三角各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或许都应回顾来路,看看当年的发展初心是否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