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昆山,北有淮安” 江苏对台经贸合作新格局

来源:联讯会展 时间:2018-04-28 09:03 点击数:583
每逢节假日,江苏淮安涟水机场就会出现络绎不绝的台商,因为早在2015年11月这里就开通了直达台北的航线。 目前,淮安是被国台办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集聚了一大批台商和台资项目。近年来,在江苏南北产业转移政策和淮安市的有力引导推进之下,江苏省内已形成“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对台经贸合作新格局。 大陆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徐正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产业升级和调整的背景下,台商从苏南向苏北迁移只是第一个趋势,目前在较发达地区面临薪资普遍调高、环评要求趋严以及整个竞争态势加剧的台商,正经历着从南方往西北和东北、从早期的沿海城市往内陆城市迁移的进程。 林东荣告诉记者,在优惠政策方面,比如政府会代建厂房,并能很快速地交付使用,然后他们再分期把建设款还给政府,这样他们来到这里便能迅速投入生产。同时,政府的服务很好,很多事情不需要他们自己跑政府部门去报批手续。  所谓101%服务,就是各级各部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对企业提出的合理并能实现的要求,要做到100%满足,并用意想不到的真诚服务给他们一份惊喜,让他们101%满意。通过101%服务,为客商干事创业、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一个最有利的发展环境。   “2007年~2008年的时候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东部制造业都在往外转。金融危机以后那两年,整体的国际市场不好,外部的市场和成本给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而台商基本上是市场和成本导向,对这个就尤其敏感。”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蒋媛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07、2008年淮安开始启动打造一个政策高地,因为在这个时期国家陆续推了很多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苏北承接苏南 昆山向来有“小台北”之称,截至2018年2月底,昆山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4878个,增资项目2332个,投资总额586.07亿美元,注册资本304.36亿美元。 也有一些台商有就地升级的能力,继续留在昆山。昆山现在也在发展总部经济,创新力非常强,所以一些优质项目会留下来,继续享受昆山的环境和政府的服务等便利。。   其实,早在2002年,江苏省已开启南北产业转移工作,以促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2013年7月江苏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苏北地区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提出,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建设用地实行差别化“点供”政策,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措施,提高项目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实行转移收益分成,对重大南北产业转移项目,自投产之日起3年内,在落户地缴纳的流转税、所得税按财政体制属当地留成部分,可在合作双方政府间实行收益分成,具体操作由双方协定,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一些在苏南经营多年的台商,有新项目但在苏南落不了地的就往苏北走了。同时,省里也给了政策和资金支持。现在,苏北的产业发展已有了集成化的优势,同时他们也学习苏南经验,在服务上也是做得比较好。经过近十年的积累,效应开始逐渐显现,比如现在淮安就形成一种品牌效应。”蒋媛媛表示。   由南向北的迁移线路图   “江苏由整个省作为主导来实行迁移,让苏北来衔接整个苏南的企业,实现腾笼换鸟。”徐正文认为,江苏省的这个做法可以作为发达省份的一个参考。   台企由原先较发达城市或者过度集中发达城市向成本低一些的地方转移,其实在整个中国范围内产业布局都在渐进调整。   徐正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产业转型升级之下,台企正经历着从南方往西北和东北、从早期的沿海城市往内陆城市迁移的进程。    “还有安徽滁州,交通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像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各方面交通基础设施都提高了很多。郑州现在也是,整个河南的交通设施、航空港等方面都改善很大。”冯立果对记者表示,台商在这些地方布局,一方面是往成本低地转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看中这些地方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等。 徐正文对记者谈道,产业转型升级和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这两大因素正好串在一起,一方面原先在发达地区,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优势逐渐凸显,制造业由于环境的要求和人工成本的提高,迫使一些台商的产业往内陆和边远地方迁移。另一方面,这也使得原先发展滞后的地区承接了不断涌入的资本,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Copyright 2015 by 上海联讯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 备案号:沪ICP备15052272号-1